番薯如何變身為現代養生聖品?
番薯如何變身為現代養生聖品?
一同來了解地瓜和產業文化的連結
冷冷的天,好想來顆烤番薯,暖胃又暖手!不說你可能不知道,番薯很夯並不是最近的事,台灣人夯番薯,已經夯了四百年啦!
從最早的引入到如今,地瓜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。地瓜不僅是一種食物,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。
台灣番薯的品種是從哪裡來的?
日治時期,番薯有一波重要的「綠色革命」。1900到1937年間,台灣番薯的收穫量從兩億公斤激增到十七億公斤,種植面積從三萬九千公頃增加到十三萬九千公頃。平均每公頃收穫量更翻倍,從五千兩百公斤,提高到一萬三千公斤。這般亮眼的增產成績,來自於有計劃的品種引進、改良和栽培技術提升。
當時的番薯除了食用之外,還加入了戰時的「工業兵團」,背負著支援戰事的使命。因為番薯可用於發酵工業和無水酒精的製造,生產乙醇、甲醇、丙酮等有機溶劑,作為軍需工業原料。
台灣種最多番薯是什麼時候?
戰後二十五年,是番薯狂飆的黃金年代。戰後初期百廢待舉,台灣民眾搶購糧食,商人囤積走私,造成米價高漲。稻米更必須擔任外銷主力,出口來換取日本的肥料和工業器材。此時幸好有番薯,為台灣島民打造了一層安全網,發揮穩定社稷的功效。
隨著農業逐漸復甦後,農家普遍以養豬作為副業,番薯的角色更為關鍵。當時糧食局提倡「雜糧、養豬、稻米」的循環增產模式,也就是種植番薯等雜糧用來養豬,豬的排泄物又可用來堆肥、改善土壤,進而增加稻米產量。
番薯餵豬也餵人,領土不斷擴張,最高峰時廣達二十四萬公頃!這數字幾乎與現今稻米種植面積相當,顯示番薯在那個「以農養工」的年代,默默擔任台灣經濟起飛的幕後功臣。也因此,現今許多長輩的腦海中都銘刻著煮番薯養豬、再賣豬付學費家用的童年記憶。
阿公吃番薯長大,我吃番薯減肥,為什麼番薯都不會退流行?
番薯就像是七十二變的孫悟空,從養豬到養生都行。1970年代後,由於養豬企業化、玉米開放進口,番薯的需求量一落千丈,近年都維持在一萬公頃上下。但是番薯在台灣人心目中的重要性,並沒有因此消失,反而更上層樓,以健康、天然、懷舊的形象再次風靡眾生,變身為養生聖品,進軍超商,持續創造跨越世代的共同甜蜜記憶。
我們的香薯冰纖地瓜選用的是台農57號黃金地瓜,其口感鬆軟香氣濃郁,承襲了地瓜在台灣歷史中的美好傳統。我們致力於與農耕團隊協力契作,在最佳時機採收,保持地瓜的新鮮美味。從種苗培育到冷藏技術,我們精益求精,只為讓每一顆地瓜都擁有最完美的質量,讓消費者享受到最營養實在的滋味。
香薯冰纖地瓜不僅是一種健康的零食,更是我們對台灣農業的一份心意。地瓜豐富的膳食纖維、礦物質及維生素,讓它成為健身及身材管理人士的理想選擇。我們希望,通過我們的努力,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種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美味。